我与杭高——25国科大杭高院上岸记录
可以移步到我的博客. 笔者高考在河南,英语是除去听力分 * 1.25,所以英语底子比较差,基本处于勉强应付考试的水平。数学自认为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你的情况跟笔者类似,那么这篇经验帖讲十分值得参考。 如果赶时间可直接看备考经验部分。 个人背景 本科:CUM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期间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基本属于是60分万岁的状态,不过专业课成绩还不错基本都在90+。 英语:四六级水平,六级460+。 项目: CMU15-445 MIT6.1810(主要项目) 主要是以上两个,还有一个参加软件杯的时候做的智能编辑器,一个有智能推荐算法的短视频平台。都是一些web项目,没什么含金量,感觉高校的老师对web项目也不是很感兴趣,只能作为锦上添花之用。 个人兴趣: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可谓道阻且长。从大一的时候学一些逆向知识写一些pojie补丁,大二的时候学习java和go搞后端开发,都感觉自己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只是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而被动学习。直到大三接触了Xv6才渐渐的发现自己对比较偏底层一点的东西很感兴趣,同时这也成为我想要考研的契机。 为什么考研? 在说择校之前我想先说一点题外话:不要为了研究生而考研。我不想说什么学历贬值之类的没有营养的话。我认为读研应该是是一个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萌生了自己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或者需要有人指导的想法之后的选择。而不是面对就业压力而进行的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两者相比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会具有一股强大的内驱力。 在23年的十月份我面临两个选择:考研or就业。在兴趣驱动下我几乎没怎么想就决定了要考研。此时我的两个室友都已经手握大厂实习offer,说实话身处这个环境很难不受影响,我几乎日夜思考是否要坚持考研似乎现在跳车去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直到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人之得,非我之失。看到室友拿到offer我也想当然认为自己同样也能拿到,可现实是在就业方面我付出的努力不及我室友万分之一,想到这里我不再纠结,轻装上阵。 择校过程 决赛圈: 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北航 国科大杭高院 从大学入校到此时此刻我对于AI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我承认AI很有意义,现在我每天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AI,但我就是没有兴趣。所以确定了大方向:计算机体系结构。 然后我是先确定了自己要考的科目,我有三不考,首先自命题我不考,自命题水太深,我把握不住。其次,数一英一我不考,这个组合太难,我学不会。最后,太靠北的学校我不考,我算过命,我的福地在南方。这样22408的神秘数字呼之欲出!此时再配上引流神图,我最后上车了杭高。 备考经验 初试总分不是很高,在复试名单中处于中间位次。笔者认为自身的条件和所处情况应该能代表大部分考研人,因此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 考研复习时间安排(2025) 时间 英语 数学 408 专业课 政治 4 月 单词+阅读真题 《基础30讲》+0.1w 《数据结构》 5 月 单词+阅读真题 《基础30讲》+0.1w 《计算机组成原理》 6 月 单词+阅读真题 《基础30讲》+0.1w 《操作系统》 7 月 单词+阅读真题 《基础30讲》+0.1w 《计算机网络》 8 月 回家休息 回家休息 回家休息 9 月 单词+阅读真题 武忠祥强化 王道强化选听+王道书大题 10 月 单词+阅读真题+句子积累 真题套卷 真题套卷 11 月 大作文+小作文 模拟套卷 真题套卷 背诵手册+带背 12 月 翻译+练字 回归基础 查漏补缺 小程序刷题 我开始复习的时间点不算早,开始的时候看了很多经验帖,又找了主流老师的课试听了一下看看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其实直到三月底才算步入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