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写到致谢,回首四年本科,感慨万千。

关山难越

大一时,我带着"退而求其次"的心态来到CUMT,心中充满不甘。那时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抗拒,无论是上课还是作业。每周最快乐的事就是和舍友一起联机打求生之路,对着僵尸宣泄情绪,晚自习后和好厚米双人成行,借此麻痹自己。那时的我对生活毫无期待,对未来也是——总的来说就是得过且过,考试也都是60分万岁。口罩期间被封在宿舍更是如此。曾经也想要努力学习,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学习五分钟,却要刷两个小时抖音;快节奏的生活甚至让我看电视剧都得开倍速。

直到大三上学期末,我才真正感受到一种紧迫感。优绩主义下的"学霸寝室"公众号文章,以及某浙江985高校《9/1XXXX,这些学生脱颖而出》的标题,把其他所有学生都异化为分母,这种冲击让我感到不亚于封建礼教的荒谬。在我看来,大学应该是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不存在所谓"最好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两个去大厂就业的室友很优秀,选择考公务员的哥们很明智,而保研则是对保研er三年努力的认可。也是这时,我想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机缘巧合下,我接触到了一个颇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尽管随着深入学习,现成的学习资料越来越少,遇到的问题也常常无人可以请教。我想,读研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于是便下定决心继续深造。凭借一点小聪明和一年的努力,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时,我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去处。让我最欣慰的不是收到国科大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而是意识到自己终于有机会在热爱的方向上走得更远。

谁悲失路之人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善良热心的人。他们给予我不同程度的帮助,这些恩情我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现在的人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我也不例外)。我总是想当然地从结果反推过程,认为不理想的结果一定源于不完善的过程。但这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人本就与众不同。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我见过太多优秀的人,深知自己与这些大佬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有些事情即便竭尽全力也无法做到。但这并未让我感到挫败,相反,有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让我感到无比充实。

这一年不仅让我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教会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周遭环境。无论身在何处,我学会了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来提升自己。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切都会好起来。

最后,我的大学生活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