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移步到我的博客.
笔者高考在河南,英语是除去听力分 * 1.25,所以英语底子比较差,基本处于勉强应付考试的水平。数学自认为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你的情况跟笔者类似,那么这篇经验帖讲十分值得参考。
如果赶时间可直接看备考经验部分。
个人背景
本科:CUM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期间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基本属于是60分万岁的状态,不过专业课成绩还不错基本都在90+。 英语:四六级水平,六级460+。 项目:
- CMU15-445
- MIT6.1810(主要项目) 主要是以上两个,还有一个参加软件杯的时候做的智能编辑器,一个有智能推荐算法的短视频平台。都是一些web项目,没什么含金量,感觉高校的老师对web项目也不是很感兴趣,只能作为锦上添花之用。 个人兴趣: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可谓道阻且长。从大一的时候学一些逆向知识写一些pojie补丁,大二的时候学习java和go搞后端开发,都感觉自己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只是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而被动学习。直到大三接触了Xv6才渐渐的发现自己对比较偏底层一点的东西很感兴趣,同时这也成为我想要考研的契机。
为什么考研?
在说择校之前我想先说一点题外话:不要为了研究生而考研。我不想说什么学历贬值之类的没有营养的话。我认为读研应该是是一个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萌生了自己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或者需要有人指导的想法之后的选择。而不是面对就业压力而进行的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两者相比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会具有一股强大的内驱力。
在23年的十月份我面临两个选择:考研or就业。在兴趣驱动下我几乎没怎么想就决定了要考研。此时我的两个室友都已经手握大厂实习offer,说实话身处这个环境很难不受影响,我几乎日夜思考是否要坚持考研似乎现在跳车去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直到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人之得,非我之失。看到室友拿到offer我也想当然认为自己同样也能拿到,可现实是在就业方面我付出的努力不及我室友万分之一,想到这里我不再纠结,轻装上阵。
择校过程
决赛圈:
- 华东师范大学
- 东北大学
- 北航
- 国科大杭高院
从大学入校到此时此刻我对于AI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我承认AI很有意义,现在我每天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AI,但我就是没有兴趣。所以确定了大方向:计算机体系结构。
然后我是先确定了自己要考的科目,我有三不考,首先自命题我不考,自命题水太深,我把握不住。其次,数一英一我不考,这个组合太难,我学不会。最后,太靠北的学校我不考,我算过命,我的福地在南方。这样22408的神秘数字呼之欲出!此时再配上引流神图,我最后上车了杭高。
备考经验
初试总分不是很高,在复试名单中处于中间位次。笔者认为自身的条件和所处情况应该能代表大部分考研人,因此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 考研复习时间安排(2025)
时间 | 英语 | 数学 | 408 专业课 | 政治 |
---|---|---|---|---|
4 月 | 单词+阅读真题 | 《基础30讲》+0.1w | 《数据结构》 | |
5 月 | 单词+阅读真题 | 《基础30讲》+0.1w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
6 月 | 单词+阅读真题 | 《基础30讲》+0.1w | 《操作系统》 | |
7 月 | 单词+阅读真题 | 《基础30讲》+0.1w | 《计算机网络》 | |
8 月 | 回家休息 | 回家休息 | 回家休息 | |
9 月 | 单词+阅读真题 | 武忠祥强化 | 王道强化选听+王道书大题 | |
10 月 | 单词+阅读真题+句子积累 | 真题套卷 | 真题套卷 | |
11 月 | 大作文+小作文 | 模拟套卷 | 真题套卷 | 背诵手册+带背 |
12 月 | 翻译+练字 | 回归基础 | 查漏补缺 | 小程序刷题 |
我开始复习的时间点不算早,开始的时候看了很多经验帖,又找了主流老师的课试听了一下看看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其实直到三月底才算步入正轨。
暑假本身是计划只回家一个周休息一下,但是进入八月之后自己一直不在状态,在学校也学不进去,记得大概是八月十号左右回家了,回家带了好多书,想着埋头苦干,弯道超车,结果回家先跟我姐一块出去玩了几天,又跟同学出去零零散散玩了几天,一算离开学就剩不到一周了,索性直接玩了。所以我整个八月份进度几乎停滞。
返校之后开始慢慢上强度了,早八到晚上十点半,中午回宿舍午休,下午两点半到教室。我个人觉得午休很重要,能保证下午还有晚上的学习效率,可能是高中的时候强制回宿舍午休养成的习惯。晚上回去之后雷打不动必开两把大乱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我上考场的前一天,甚至考试当天的晚上也打了一把。
我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休息一天,一般是周六晚上到周日上午,这个作息还是从高中时期继承来的。🤣
数学二
时间安排 数学的复习我正儿八经是从三月底开始的,在没有早八的时候我喜欢8:30起,洗漱一下吃个饭,九点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到十二点。基本上午的时间都留给数学。
从十月份开始写真题套卷之后就是按照考研的时间安排,上午8:30-11:30,三个小时卡时间做,不会的题也要用邪门方法先尽量去蒙积累选择题技巧(25考研数二选择题有一道引力积分的题我直接用奇偶性蒙出来了),事后再仔细研究。
十一月中旬开模拟卷,具体如上,不在赘述。
十二月十号之后到考试之前回归基础,重写近几年真题,主要是错题。 复习策略 数学基础我选择蓝开,🐙《基础三十讲》+0.1w基础题,此外没有其他习题。上午听完课之后会抽出一点时间把知识稍微复盘一下,课上有疑问的地方再搜一些资料巩固一下。
暑期强化我转红了,因为2025版的强化36讲确实太抽象了,强化全家桶到我手就拆了个塑封就吃灰了。由于暑假留校,校园内基本都是留校考研的,总感觉气氛怪怪的而且自己也有点懈怠了,所以进度推的很慢,有时候一节强化课甚至要拖拖拉拉花上一个下午+晚上的时间,导致压缩了408的复习时间,实在是两难全。暑期强化期间我只写了武配套的《严选题》体量确实偏少,但是都很经典,我认为比较适合作为课后巩固之用。
暑假返校之后强化收个尾,然后开始《880》,在这真的强推880,选题真的很好,难度梯度也非常适合。据说(未经验证)25年数二选择题第一道改编自880中的一道填空题。
880结束之后差不多就进入十月份了,我建议这个时候直接开真题套卷,别在习题册上再花更多的时间企图构建一个天衣无缝的知识网。先从早年真题软柿子下手,别担心自己高数知识会忘。干中学,学中干,在习题册的舒适区待太久会很拖套卷的节奏。
后面就是按部就班的写套卷,改错题,找视频,查漏补缺。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下,在真题结束到开模拟卷这段时间会经历一段“不会写题”的迷茫期,别担心,抽几天时间,感觉哪不会就找视频针对性加强。
UP主推荐
没咋了他的线代救命课程可以作为线代强化后梳理思路之用。讲套卷从学生角度第一视角带你又快又准解题。在十一月份好像又弄了个选填技巧班,这个见仁见智,我反正不是很认同。 线代铜前期助你构建线代知识框架,套卷帮你总结题源,考前带你回归基础。不可多得的宝藏up。
408
这个我觉得就一点,别为了赶进度给自己埋坑,切忌眼高手低,四本书按顺序过一遍,第一遍只写选择。 暑期过第二遍,王道强化课选听,做课后大题。408套卷我只推荐真题而且推荐二刷,虽说网上总是吐槽真题,但是出题👴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up主推荐
以下都是讲408真题的up,如果不知识付费付费的话,习题讲解质量确实参差不齐,基本靠拼好题 里昂学长, 操作系统艾老师 Beokayy 上边这三个我觉得还行,基本上就是哪个有我看哪个。 湖科大教书匠的湖科大计网不必多说,有口皆碑。会有每日一题,特别是考前会出几套计网的模拟题,知识点覆盖非常全面。这个模拟题以前是发在动态里,从2025开始是公主号获取。2026又新推出了计网背诵手册,越来越好了。
英语二
我主要就是背单词+真题阅读(包括完型)。单词用的是扇贝(什么APP都可),先过核心再过高频词汇。从暑假开始做阅读一直做到考前。一天两篇,做完背单词,英二我感觉单词量够了基本没什么问题。本人四级500+、六级460+,都是非常一般的水平,而且高考是在河南,英语水平在全国也就中等水平,跟江浙沪京津比不了,底子比较差。
大作文+小作文
Fiona的英语美食作文我只推荐这一个up,给的句子非常的地道逻辑严密,而且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我大概是进入11月开始断断续续背句子,我十分推荐大家背一些句子而不是模板,等你自己开始写作文就会发现,生搬硬套模板的作文真的很丑陋。
考前一定要自己动手模考几篇,锻炼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翻译
我觉得没什么技巧,上述up有一个讲翻译注意事项的视频,考前半个月手写几篇近年的翻译,感受一下书写量就行。
思想政治
就一句话,十一月份开始,随便选一本市面上的背诵手册,跟着带背能够熟练朗诵即可加上小程序刷选择题。等帕拉迪宇出一页纸和视频更新就行了。
有时间的话可以练一下字,政治书写量很大,而且还是第一场,我当时写的满手是汗,手差点拿不住笔。
Summary
关于备考
整个备考过程数学和408各占1/3,英语和政治合起来占省下的1/3。我认为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应该花费大量把某一科目提升到顶尖水平,而应该让每一科都达到不错的水平。从60分提到90分不是很难,但是从90到100所需要的付出是巨大的。应该使得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关于进度
不要和网上的人特别是身边的人比进度,找好自己的节奏勇敢的坚持下去就可以。可以找一个学习搭子,最好是同专业不同学校的,保证你们之间是完全没有竞争关系的。这样子两个人可以相互监督一下,探讨一下学习进度,“锐评”一下考研名师,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关于项目
我是建议在你报考的方向上一定要有至少一个是自己完完整整从环境配置到最终完成全过程参与的项目,无论是开源项目,读paper,做国外知名大学课程的Lab,亦或是竞赛,都可。现在没有的也不用着急,初试结束到复试开始的这四个月足够你从零开始做一个项目。 至于web项目,有了更好,没有也无伤大雅。
关于复试
我因为初试的成绩在比较中间的位次,所以我为自己制定的策略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整个复试准备的基调也是稳定大于一切。我只想表现的像一个正常大学生该有的样子,问什么,答什么,不会就道歉,绝对不瞎编。回答之前多思考一会想好了再说,比老师问的多想一步。这里感谢一下我的学长 @Fischer,在面试前传授了我一些技巧。
复试其实没那么可怕,即使是拷问也是温和的。老师的目的不是难倒任何人,你卡壳时,老师会引导你思考。总之要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一些想法
我知道在考研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自己的本科学校不满意,想通过这一次考试达到改命的效果,诚然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值得赞扬,但我还是劝这些同学再看看文章开头的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帖子的你顺利一志愿上岸。